潘星教育网

最新搜索
1答案 211 3.1 4..1 5<! 6index.php 7.1 8..1
热门搜索
1 2高文 3韩非 4填志愿 511 6凤冈一中 7指标生 8东莞

哈佛大学哲学博士_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留学资讯2022-09-11 10:29:39

  7月16日,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叶企孙先生当年办公的地方——科学馆举行了叶企孙诞辰120周年纪念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振宁,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叶企孙侄子叶铭汉院士等人齐聚,追忆叶先生。为缅怀叶企孙先生,将叶企孙先生教育思想与学堂班培养宗旨更好的融合传承,“清华学堂物理班”更名为:“清华学堂叶企孙物理班”,简称“叶企孙班”或“叶企孙物理班”。

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谁是叶企孙?

  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著名调查记者柴静女士撰写的一篇散文《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曾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柴静以女性温柔而恬淡的笔触素描了一个科学家和教育家的故事。柴静所描绘的这位历史人物,就是被称之为中国最委屈的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叶企孙先生。

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叶企孙这位中国物理学领域里鼻祖之一,曾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一生桃李满天下,他所培养的学生遍及各个科学领域,仅“两弹一星”23位功勋者中,就有13人与叶企孙都有师承关系,其中9人是他的直系弟子。

  有人说,他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和理学院的创建者,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他测定的普朗克常数和高压铁磁性的研究是重大的物理学成就;有人说,他是著名的教育家,和蔡元培、梅贻琦鼎足而立,为新中国培养出许多重量级的科学家;有人说,他是著名的哲人,将他与陈寅恪、梅贻琦、潘光旦并称为“清华四哲”。

  在叶企孙之前,中国物理学堪堪起步。虽然从清末开始北大已经有了两个物理教授,侯卫精和夏元利,但举步维艰。叶企孙的来临改变了这一混乱局面,使整个现代物理学教学一步步走向正轨。直到现在,中国大学物理学教育的起始依然要归功于叶企孙。他在讲坛站了大半辈子,一生诲人不倦。他善于识人,为清华引进了大量人才,也将众多才俊举荐到海外接受深造,为国家的工业、国防、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叶企孙(1898—1977)别名叶鸿誊,上海人。1898年7月16日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上世代为官,其父叶景澐是甲午年举人,曾担任上海敬业学堂校长、清华学堂国文教员和上海教育会会长等职。

  叶企孙在父亲的严格督导和教育下,从3岁就开始背诵《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等,6岁就能熟读《论语》《孟子》《大学》、《诗经》等经典著作,小小年纪便修得一身儒雅之气质。

  1907年,9岁的叶企孙进入上海敬业学堂读书,“敬业学堂”是由旧式书院改制为新式学校的,1905年,“敬业学堂”实行校长制,由叶企孙的父亲叶景澐担任首任校长。

  “敬业学堂”后来被更名为“上海县官立敬业高等小学堂”,老先生尽管是一个旧式文人,却非常推崇西方现代科学,他在担任校长的八年里,在学校的课程中设置了“西算”、“理化”“博物”等现代学科。

  1911年,因清政府将“游美肄业馆”设置在“清华园”,遂将“游美肄业馆”更名为“清华学堂”,尚不满13岁的南方少年叶企孙,被父亲叶景澐送到“清华学堂”中等科读书,由此成为“清华学堂”第一批学生。

  1914年,叶景澐也北上来到北京,在已经更名为“清华学校”担任国文教员,讲授国学,至此,叶氏父子同在清华园,彼此之间也都有了相互照应。

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清华读书时的叶企孙

  1918年8月,已经在清华读了七年的叶企孙从“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前往美国留学,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他仅用两年时间就获得了理学学士。

  1920年9月,叶企孙又考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师从实验物理大师布里奇曼教授进行实验物理研究,布里奇曼教授是实验物理的鼻祖,在美国乃至世界物理学界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二十世纪40年代初期,布里奇曼教授曾经担任美国物理学会主席,1946年因发明超高压装置和在高压物理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3年夏,叶企孙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于当年10月,取道欧洲回国,他在欧洲逗留期间,先后游历了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比利时等五个国家,参观了一些名胜古迹、博物馆、美术馆,也参观了一些著名大学的物理研究所,并拜访了一些物理学界的同仁,他在欧洲游历了近半年的时间,于1924年3月回到上海。

  以叶企孙所接受的物理学专业教育,他原本可以躲进书斋和研究室,从事实验物理研究,进而成为一名科学家,但当时的中国,现代物理学刚刚引进不久,对物理学领域的认识还很肤浅,从事物理学研究,尤其是实验物理学的研究,当时还根本不具备研究的条件。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叶企孙决心投身于高等教育,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尽管叶企孙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但他口才并不佳,甚至还有些口吃,而其性格又沉默寡言且不善交际,这些都是从事教师职业的短板,但叶企孙最大的特点就是知人善任,因材施教,他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以期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物理学专业人才。

  1924年,叶企孙应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主任胡刚复之邀,担任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副教授,胡刚复是叶企孙哈佛大学学长,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而当时的国立东南大学也是中国最具现代意义的大学,但叶企孙在国立东南大学的任职时间却并不长,只教了三个学期的课,尽管时间不长,却是他对教育工作的初次尝试,也由此奠定了他一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1925年5月,在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倡导和主持下,清华成立了国学研究院和大学部,这也是清华大学的肇始,叶企孙于当年8月被曹云祥招回母校担任副教授,并开始筹建清华物理系。

  1926年秋天,清华学校大学部物理系正式成立,叶企孙出任系主任,由叶企孙、萨本栋、周培源、任之恭等这些清华出身的学生,构成了早期清华物理系教师的核心。

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叶企孙(前排左四)与清华物理系师生合影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并任命罗家伦为校长,罗家伦力主成立国立清华大学,否则绝不赴任,1929年,清华大学成立理学院,叶企孙又出任理学院第一任院长。

  叶企孙在清华的岁月可分为N个阶段,早年的求学时期,清华任教时期、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复校时期,从1925年到清华任教,一直到1952年清华大学撤并物理系,叶企孙在清华物理系任教将近30年的时间。

  叶企孙不但创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理学院,而且对中国物理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国人耳熟能详的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周光召、邓稼先、陈省身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可谓是“教授中的教授”,也是“大师中的大师”。

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左起:施嘉炀、潘光旦、陈岱孙、梅贻琦、吴有训、冯友兰、叶企孙

  今年是叶企孙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清华学堂物理班”成立10周年,学堂班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叶企孙先生的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扬。将“清华学堂物理班”更名为“叶企孙班”,也是对叶企孙先生教育思想的一种传承和纪念,毕竟这样一位伟大的“大师之师”,不应当被世人忘却。

哈佛大学哲学博士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整合,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